竑怎么读(竑的在取名有什么意思)

xwhxwh 阅读:178 2022-04-09 04:44:29 评论:0

雜坐(杂坐),◆混雜而坐。○《禮記‧曲禮上》竑怎么读:“男女不雜坐,不同椸枷。”○《史記‧滑稽列傳》竑怎么读:“州閭之會,男女雜坐。”○[清][吳偉業]《吳門遇劉雪舫》詩:“出門遇高會,雜坐皆良朋。”

雜作(杂作),◆1.一起工作。○《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相如]身自著犢鼻褌,與保庸雜作,滌器於市中。”○《漢書‧溝洫志》:“宜遣[焉]([楊焉])及將作大匠[許商]、諫大夫[乘馬延年]雜作。”◆2.同時發作。○[宋][周密]《齊東野語‧經驗方》:“凡敷糝膏濯之劑,嘗試略遍,痛癢雜作,大妨應酬。”◆3.各種技藝。○[明][湯顯祖]《牡丹亭‧延師》:“[外:]原來世醫,還有他長?[末:]凡雜作,可試為;但諸家,略通的。”○《金瓶梅詞話》第七七回:“學生敝同窗[聶兩湖],見在武庫肄業,與小兒為師,在舍,本領雜作極富。”

雜字(杂字),◆古代啟蒙的識字讀本。彙輯各類常用字,編成韻語,以便初學者記誦。○[宋][陸游]《秋日郊居》詩“授罷村書閉門睡,終年不著面看人”自注:“農家十月乃遣子弟入學,謂之冬學。所讀《雜字》、《百家姓》之類,謂之村書。”○《宋史‧外國傳一‧夏國上》:“[元昊]自製蕃書……教國人記事用蕃書,而譯《孝經》、《爾雅》、《四言雜字》為蕃語。”

雜種(杂种),◆1.古代對少數民族的蔑稱。○《後漢書‧西羌傳》:“[滇零]等自稱‘天子’於北地,招集[武都]、[參狼]、[上郡]、[西河]諸雜種,眾遂大盛。”○[唐][杜甫]《承聞河北諸道節度入朝歡喜口號絕句》之二:“社稷蒼生計必安,蠻夷雜種錯相干。”○[明][湯顯祖]《牡丹亭‧牝賊》:“世擾羶風,家傳雜種。”◆2.詈詞。○[清][趙翼]《陔餘叢考‧雜種畜生王八》:“俗罵人曰雜種,曰畜生,曰王八。”○《紅樓夢》第七回:“瞎充管家!你也不想想[焦大]太爺蹺起一隻腿,比你的頭還高些。二十年頭裏的[焦大]太爺眼裏有誰?別說你們這一把子的雜種們!”[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四章:“當然啦,碰上他就不會輕饒他雜種!”◆3.指雜糧。○《隋書‧食貨志》:“又北境諸州,異於餘處,[雲]、[夏]、[長]、[靈]、[鹽]、[蘭]、[豐]、[鄯]、[涼]、[甘]、[瓜]等州,所有義倉雜種,並納本州。若人有旱儉少糧,先給雜種及遠年粟。”◆4.比喻混雜而成的。○[魯迅]《書信集‧致章廷謙》:“一切伎倆,都已用出,不過是政客和商人的雜種法術,將‘口號’‘標語’之類,貼上了雜志而已。”

雜質(杂质),◆一種物質中夾雜的其它物質。○[魯迅]《二心集‧“硬譯”與“文學的階級性”》:“譬如原質或雜質的化學底性質,有化合力。”○[郭沫若]《中國史稿》第三編第一章第四節:“經化驗含銅量在82%以上,含錫15%左右,還有其他雜質。”

雜治(杂治),◆1.會審。○《史記‧淮南衡山列傳》:“公卿請遣宗正、大行與[沛郡]雜治王。”○《漢書‧楚元王劉交傳》:“[昭帝]初,﹝[劉德]﹞為宗正丞,雜治[劉澤]詔獄。”○[顏師古]注:“雜謂以他官共治之也。”○《新唐書‧楊師道傳》:“太子[承乾]得罪,詔與[長孫無忌]等雜治其獄。”○《續資治通鑒‧元世祖至元十七年》:“命都事[劉正]等往按,獄弗具,復遣參政[張澍]等雜治之,竟置三人於死。”◆2.綜合治理。○《明史‧俞大猷傳》:“宜建城設市,用[漢]法雜治之。”

雜志(\杂志),◆1.零星地記載傳聞、逸事、掌故的筆記。○[清][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家譜不可信》:“[師古]精于史學,於私譜雜志,不敢輕信,識見非後人所及。”◆2.古人亦以為書名。如:[宋][江休復]有《嘉祐雜志》、[宋][周煇]有《清波雜志》。◆3.地方志的一目。指叢談之類。○[清][章學誠]《文史通義‧方志立三書議》:“前人修志,則常以此類附於志後,或稱餘編,或稱雜志。”◆4.見“雜誌”。

雜職(杂职),◆古代品官以外的辦事人員。○[宋][趙令畤]《侯鯖錄》卷六:“官人怒,雜職安敢輕行杖?”[清][薛福成]《應詔陳言疏》:“但留捐監、捐封、捐級,與捐雜職等項,概收實銀。”

雜支(杂支),◆正項之外的零碎開支。○《人民日報》1955.7.19:“仔細一算賬,每增加一輛小汽車,僅車輛的損耗、保養、修理、用油及司機工資和雜支等費用,每年就要多開支三千五百元。”◆补证条目■正项之外的零碎开支。○明沈榜《宛署杂记·契税》:“夫宛平税契,官府百需在焉,是則盈歉之數,政與鋪行銀相埒,非若外郡邑雜支可以時詘緩期,可以藏虚節費。”

雜雜(杂杂),◆多貌。○[唐][寒山]《詩》之一一九:“雜雜排山果,疏疏圍酒樽。”○[前蜀][貫休]《富貴曲》之一:“紈綺雜雜,鐘鼓合合。”

雜樂(杂乐),◆不純正的音樂。○[北周][庾信]《周車騎大將軍贈小司空宇文顯和墓志銘》:“夫人[高氏]……豈直不聽雜樂,以變[齊]國之風;不食鮮禽,以斷[荊王]之獵。”○《陳書‧章昭達傳》:“每飲會,必盛設女伎雜樂,備盡[羌][胡]之聲。”

雜院(杂院),◆多戶人家居住的院子。○[老舍]《龍鬚溝》第一幕:“南邊中間是這個小雜院的大門。”

雜語(杂语),◆1.主旨各異之語,各種學說。○《史記‧太史公自序》:“序略,以拾遺補蓺,成一家之言,厥協六經異傳,整齊百家雜語。”○[張守節]正義:“[太史公]撰《史記》,言其協于六經異文,整齊諸子百家雜說之語,謙不敢比經藝也。”◆2.指怪誕鄙俗之語。○《後漢書‧襄楷傳》:“其言以陰陽五行為界,而多巫覡雜語。”○《南史‧荀伯子傳》:“[伯子]少好學,博覽經傳,而通率好為雜語,遨遊閭里,故以此失清途。”○《南史‧恩倖傳‧茹法珍》:“帝躬自汲水,助廚人作膳,為市中雜語以為諧謔。”

雜游(\杂游),◆亦作“雜遊”。◆1.混雜交往。○《列子‧湯問》:“男女雜游,不媒不聘。”◆2.雜亂眾多的游客。○[清][吳敏樹]《新修呂仙亭記》:“逾于[岳陽],而遠市囂,少雜遊,亦處地之善也。”

雜遊(雜遊),◆見“雜游”。

雜用(杂用),◆1.間雜使用。○《後漢書‧光武帝紀下》:“初,[王莽]亂後,貨幣雜用布、帛、金、粟。是歲,始行五銖錢。”○[清][薛福成]《書<漢書‧外戚傳>後六》:“大抵[光]之秉政,公私雜用,總之不學無術而已。”◆2.雜項開支。○[宋][曾鞏]《本朝政要策‧義倉》:“[高宗]又開雜用之禁,[神龍]之後,綱理疏闊,而義倉遂廢殆盡。”○《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五回:“從此舖裏一切雜用,[勞佛]便不過問,天天只忙着定貨催貨。”◆3.謂差遣從事非主要工作。○《水滸傳》第一一五回:“卻把船上艄公人等,都只留在船上雜用。”

雜引(杂引),◆1.各種琴曲。○[唐]陳子良《酬蕭侍中春園聽妓》詩:“繁弦調對酒,雜引動思歸。”◆2.多方引用。○[明][祁彪佳]《遠山堂曲品‧逸品》:“[汪廷訥]《獅吼》,初止一劇,繼乃雜引妒婦諸傳,證以內典。”○[清][江藩]《漢學師承記‧金榜》:“儒者於《周官》軍數往往雜引《管子》釋之。”

雜音(杂音),◆心臟或大血管內的血液流動受阻或有逆流,產生旋渦,振動心壁或血管所發生的聲音。機器裝置、收音機等發生障礙或受到干擾而發出的不應有的聲音也叫雜音。

雜議(杂议),◆集議;共同評議。○《漢書‧晁錯傳》:“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雜議。”○《新唐書‧禮樂志四》:“其後群臣言封禪者多,乃命祕書少監[顏師古]、諫議大夫[朱子奢]等集當時名儒博士雜議,不能決。”○[清][章學誠]《文史通義‧書<吳郡志>後》:“於是會校官[汪泰亨],與文學士雜議,用[褚少孫]例,增所闕遺,訂具誒偽。”○[張晉藩]等《中國法制史》第二編第六章第三節:“對於重大疑案,皇帝令翰林學士、負責知制誥的中書舍人、同平章事、參知政事、御史、諫官等大臣共同評議,稱為‘雜議’,然後決斷。”

雜異(杂异),◆猶言各不相同。○《漢書‧郊祀志上》:“皆各用牢具祠,而巫祝所損益,圭幣雜異焉。”○[顏師古]注:“言八神牲牢皆同,而圭幣各異也。”

雜業(杂业),◆1.古代指農、工、商等業之外的其它行業。○《史記‧貨殖列傳》:“夫用貧求富,農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繡不如倚市門,此言末業,貧者之資也……佗雜業不中什二,則非吾財也。”○[張守節]正義:“言雜惡業,而不在什分中得二分之利者,非世之美財也。”○[唐][沈亞之]《盩厔縣丞廳壁記》:“市閭雜業者,多于縣人十九,趨農桑業者十五。”◆2.指雜活。○[蕭軍]《五月的礦山》第八章:“這是[張洪樂]的鄰居[吳天福],一個在井下做雜業的工友。”

雜言詩(杂言诗),◆古體詩的一種。最初出於樂府。每句字數不等,長短句間雜,無一定標准,用韻也較自由。後人多有仿作。○[明]徐師曾《文體明辨‧雜言詩》:“按古今詩自四、五、六、七雜言之外,復有五七言相間者,有三、五、七言各兩句者,有一、三、五、七、九言各兩句者,有一字至七字、九字、十字者,比之雜言,又略有不同,故別列之於此篇。”

雜言(杂言),◆1.雜談。○[晉][陶潛]《歸田園居》詩之二:“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2.不純正的言論。○[元][吳海]《書禍》:“所以多者,皆諸子百氏,外家雜言,異端邪說。”◆3.即雜言詩。○[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明詩》:“至於三六雜言,則出自篇什。”○[明][胡應麟]《詩藪‧古體上》:“余歷考[漢]、[魏]、[六朝]、[唐]人詩,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雜言、近體、排律、絕句,樂府皆備有之。”參見“雜言詩”。

雜學(杂学),◆1.雜亂的學說。○《韓非子‧顯學》:“今兼聽雜學繆行同異之辭,安得無亂乎?”○《尉繚子‧治本》:“野物不為犧牲,雜學不為通儒。”○[清][王韜]《淞濱瑣話‧李延康》:“及觀其所作,剽竊陳言,餖飣雜學,直可投諸溷廁,豈第覆醬瓿而已哉!”◆2.指科舉文章以外的各種學問。○《儒林外史》第三回:“本道奉旨到此衡文,難道是來此同你談雜學的麼?”○《文明小史》第十四回:“這兩處考的全是雜學,甚麼時務、掌故、天算、輿地之類無所不有。”◆3.《四庫全書》分類法中子部的一個子目。○《四庫全書總目‧子部二七‧雜家類序》:“以立說者謂之雜學,辨證者謂之雜考。”◆4.雜亂地學。○[宋][蘇軾]《日喻》:“以聲律取士,士雜學而不志於道。”

雜興(杂兴),◆有感而發,隨事吟詠的詩篇。○[唐][宋]都有以“雜興”為題的詩篇。如:[唐][李頎]《雜興》,[唐][儲光羲]《田家雜興》,[唐][王昌齡]《雜興》,[宋][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等。

雜戲(杂戏),◆1.古代娛樂形式之一,包括百戲、雜樂、歌舞戲、傀儡戲等。又稱“雜伎”。○《魏書‧世祖紀》:“又禁飲酒、雜戲、棄本沽販者。”○[唐][白居易]《立部伎》詩:“立部賤,坐部貴。坐部退為立部伎,擊鼓吹笙和雜戲。”○[宋][葉適]《林伯和墓志銘》:“[奉化]時,有中貴人過境上,令使攝尉,以雜戲迓之百里外。”○[周貽白]《中國戲曲發展史綱要》五:“所謂雜戲,而且把這個‘戲’字作為名詞。其稱為‘戲’者,其間有一部分節目確為故事表演,但仍摻雜有舞蹈或雜技在內。”◆2.指從事雜戲之人。○[宋][陳師道]《後山談叢》卷一:“教坊雜戲亦曰學《詩》於[陸農師],學《易》於[龔深之]。”

雜務(杂务),◆瑣碎事務。○《宋史‧職官志一》:“門下(省)凡分房十:曰吏房,曰戶房,曰禮房……惟班簿、本省雜務則歸吏房。”○[清][吳騫]《<扶風傳信錄>序》:“﹝[許可覲]﹞又不能博徵仙典,究論還丹度世之術,而所記皆尋常世俗雜務。”○[冰心]《我的鄰居》:“她本來不喜歡做那些雜務,何必不就‘用其所長’?”

雜物(杂物),◆1.聚集事物。○《易‧繫辭下》:“雜物撰德,辨是與非。”○[孔穎達]疏:“雜聚天下之物,撰數眾人之德,辨定是之與非。”◆2.謂神怪之類。○《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雜物奇怪,山神海靈。寫載其狀,託之丹青。”○[呂向]注:“言此圖畫神怪之物其形各殊。”◆3.什物。○[唐][韓愈]《論變鹽法事宜狀》:“多用雜物及米穀博易,鹽商利歸於己,無物不取。”○《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一回:“一天在堆存雜物的樓上看見有一大堆紅漆竹筒子,也不知是幾個。”○[魯迅]《野草‧風箏》:“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間堆積雜物的小屋去。”

雜問(杂问),◆猶會審。○[明][方孝孺]《葉伯巨鄭士利傳》:“丞相因御史大夫入奏,上覽書大怒,詔丞相、大夫雜問誰教若為,必有主謀者。”

雜文(杂文),◆1.指詩、賦、贊、頌、箴、誄諸體以外的其他文體。○《晉書‧干寶傳》:“[寶]又為《春秋左氏義外傳》,注《周易》、《周官》凡數十篇,及雜文集皆行於世。”○[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雜文》:“詳夫[漢]來雜文,名號多品:或典誥誓問,或覽略篇章,或曲操弄引,或吟諷謠詠,總括其名,並歸雜文之區。”○[宋][蘇軾]《與謝民師推官書》:“所示書教及詩賦雜文,觀之熟矣。”○[清][章學誠]《文史通義‧和州文征序例》:“奈何志家編次藝文,不明諸史體裁,乃以詩辭、歌賦、記傳、雜文,全倣選文之例,列於志書之中,可謂不知倫類者也。”◆2.[唐][宋]時科舉考試項目之一。○《新唐書‧選舉志上》:“乃詔自今明經試帖粗十得六以上,進士試雜文二篇,通文律者然後試策。”○[宋][王讜]《唐語林‧補遺四》:“又舊例:試雜文者,一詩一賦,或兼試頌論,而題目多為隱僻。”○《續資治通鑒‧宋真宗天禧元年》:“詔:‘自今特旨召試者,並問時務策一道,仍別試賦論或雜文一首。’”◆3.文學體裁名。現代散文中的一類,為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會事變的文藝性論文,以短小、活潑、鋒利、雋永、富有戰鬥性為其特點。○[魯迅]《集外集拾遺補編‧做“雜文”也不易》:“不錯,比起高大的天文臺來,‘雜文’有時確很像一種小小的顯微鏡的工作,也照穢水,也看膿汁。”○[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魯迅]後期的雜文最深刻有力,並沒有片面性,就是因為這時候他學會了辯證法。”

雜體詩(杂体诗),◆古典詩歌正式體裁外之各種詩體。多從字形、句法、聲律或押韻方面別出心裁,帶有文字游戲性質。如離合詩、回文詩、轆轤體等。不少為[漢]、[魏]、[六朝]時文人所創製。

雜體(杂体),◆指詩、文字、書法等的各種變體。○《法書要錄》卷三引[唐][李嗣真]《書品後》:“[右軍]([王羲之])若草行雜體,如清風出袖,明月入懷。”○[宋][嚴羽]《滄浪詩話‧詩體》:“風、雅、頌既亡,一變而為《離騷》,再變而為[西漢]五言,三變而為歌行雜體,四變而為[沈][宋]律詩。”○[黃侃]《論文字製造之先後》:“此二文,或象形,或指事,又非前之半字比;今為定其名,曰雜體。”

雜談(杂谈),◆拉雜地談論。○[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史書佔畢一》:“[裴松之]之注《三國》也,[劉孝標]之注《世說》也,偏記雜談,旁收博采,迨今藉以傳焉。”○[清][吳騫]《扶風傳信錄》:“[素娥]、[翠雲]復至,詢家中事,並與諸女流雜談,至半夜。”○[郭沫若]《革命春秋》十四:“[鄧擇生]和[鐵羅尼]都在那兒,興高采烈地有好幾種聲音,好幾種言語,在作着軍事上的雜談。”

雜俗(杂俗),◆1.各種習俗。○[南朝][梁][劉孝綽]《和湘東王理訟》:“[淮][海]封畿地,雜俗良在茲。”◆2.粗俗不純。○[唐][周樸]《福州開元寺塔》詩:“雜俗人看離世界,孤高僧坐覺天低。”

雜說(杂说),◆1.百家的學說。○《漢書‧公孫弘傳》:“家貧,牧豕海上。年四十餘,乃學《春秋》雜說。”○[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諸子》:“博明萬事為子,適辨一理為論,彼皆蔓延雜說,故入諸子之流。”○[唐][顏師古]《<漢書>敘例》:“近代注史,競為該博,多引雜說,攻擊本文。”◆2.指怪誕鄙俗之語。○《北史‧文苑傳‧李文博》:“﹝[魏郡][侯白]﹞通侻不持威儀,好為俳諧雜說。”◆3.指筆記小說。○[宋][周密]《齊東野語‧王魁傳》:“世俗所謂[王魁]之事,殊不經,且不見於傳記雜說,疑無此事。”○[魯迅]《<唐宋傳奇集>稗邊小綴》:“詩有‘[顓蒙]事可親’之語,注云:‘[公佐]字[顓蒙]’,疑即此[公佐]也。然未知《全唐詩》采自何書,度必出[唐]人雜說,而尋檢未獲。”◆4.古籍分類子部中一目。敘述人事,兼發議論者屬之。○[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丹鉛新錄一》:“[六朝]雜說,有《會林》、《對林》,見《隋志》。又《類林》、《辯林》、《笑林》,見《通志》。今率不存。”○《四庫全書總目‧雜家類一》:“雜家之義廣,無所不包……議論而兼敘述者謂之雜說。”○[清][沈彤]《義門何先生行狀》:“先生蓄書數萬卷,凡經傳、子史、詩文集、雜說、小學,多參稽互證,以得指歸。”

雜數詩(杂数诗),◆詩歌的一種體栽。有以數字為題目的,有以數字嵌入詩句的,類似文字游戲。○[明]徐師曾《文體明辨‧雜數詩》:“按詩有以數為題者,如四時、四氣、四色、五噫、六憶、六甲、六府、八音、十索、十離、十二屬、百年是也;有以數為詩者,如數詩數名自一至十是也:今取而並列之。”

雜術(杂术),◆1.猶言各派學說。○[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諸子》:“[尸佼]兼總於雜術,青史曲綴以街談。”○[周振甫]注:“兼總雜術:是雜家的特色,所謂‘兼儒[墨],合名法’。”◆2.指醫、卜、星、相之術。○[清][黃宗羲]《陳令升先生傳》:“先生於書畫古奇器,賞鑒無不精絕,而青烏、《素問》、龜卜雜術,皆能言其理。”◆补证条目■指医、卜、星、相之术。○晋葛洪《抱朴子·祛惑》:“或修行雜術,能見鬼怪,無益于年命……多行欺誑世人,以收財利,無所不爲矣。”

雜書(杂书),◆舊指小說、雜記、隨筆一類著作。○[唐][劉知幾]《史通‧采撰》:“[晉]世雜書,諒非一族,若《語林》、《世說》、《幽明錄》、《搜神記》之徒,其所載或詼諧小辯,或神鬼怪物。”○[震鈞]《天咫偶聞》卷二:“此外,雜書無益之言,悉當屏絕。請敕旗下人,自經史外雜書不許翻譯。”

雜事(杂事),◆1.名類事情。○《三國志‧魏志‧桓範傳》“於是收……[謐]、[軌]、[勝]、[範]、[當]等”[裴松之]注引[三國][魏][魚豢]《魏略》:“[範]嘗抄撮《漢書》中諸雜事,自以意斟酌之,名曰《世要論》。”○《晉書‧葛洪傳》:“又抄《五經》、《史》、《漢》、百家之言,方技雜事三百一十卷。”◆2.瑣碎事務。○《南齊書‧孔稚珪傳》:“不樂世務,居宅盛營山水,憑機獨酌,傍無雜事。”○《南史‧王惠傳》:“恬靜不交遊,未嘗有雜事。”○[趙樹理]《金字》:“在鄉村集鎮上教小學,教學以外的雜事很多。”◆3.知雜事之省稱。○[宋][王讜]《唐語林‧補遺四》:“知雜事謂之雜端……每公堂食會,雜事不至,則無所檢轄,唯相揖而已;雜事至,則盡用憲府之禮。”

雜史(杂史),◆舊時區別於紀傳、編年、紀事本末的一種史書體載。或記一時見聞,或記一事始末,或只是一家私記,但均帶有歷史掌故性質。○《隋書‧經籍志二》:“然其大抵皆帝王之事,通人君子,必博采廣覽,以酌其要,故備而存之,謂之雜史。”○《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雜史類》:“雜史之目,肇於《隋書》。蓋載籍既繁,難於條析,義取乎兼包眾體,宏括殊名。故[王嘉]《拾遺記》、《汲冢璅語》得與《魏尚書》、《梁實錄》並列,不為嫌也。然既繫史名,事殊小說,著書有體,焉可無分,今仍用舊文,立此一類。凡所著錄,則務示別裁。大抵取其事繫廟堂,語關軍國,或但具一事之始末,非一代之全編;或但述一時之見聞,祗一家之私記。要期遺聞舊事,足以存掌故、資考證,備讀史者之參稽云爾。”

雜識(杂识),◆I猶雜念。○《西游補》第十四回:“[沙和尚]妖精,容貌沉深,雜識未斷,非吾徒也。”◆II猶雜記。古人多以此名書以見義。

雜食(杂食),◆1.攙雜着吃。○[明][唐順之]《救荒渰記》:“時米貴甚,民以半米易麰菽而雜食之。”◆2.猶零食。○[郭沫若]《初出夔門》五:“在[京奉路]沿線時,因為我身上還帶有幾個[中國]錢,我可以胡亂地在車站上買點雜食來吃。”○[郁達夫]《春風沉醉的晚上》三:“我就尋着了一家賣糖食的店,進去買了一塊錢巧格力、香蕉糖、雞蛋糕等雜食。”◆3.以各種動植物為食物。

雜詩(杂诗),◆謂興致不一,不拘流例,遇物即言之詩。○《文選》有雜詩一目,凡內容不屬獻詩、公宴、游覽、行旅、贈答、哀傷、樂府諸目者,概列雜詩項。即有題如[張衡]《四愁》、[曹植]《朔風》等,內容相近,亦歸此項,如[王粲]、[劉楨]、[曹植]兄弟等作皆即以“雜詩”二字為題,後世循之。○《文選‧王粲<雜詩>》[李善]注“雜者,不拘流例,遇物即言,故云雜也”[唐][李周翰]注:“興致不一,故云雜詩。”○[清][桂馥]《札樸‧雜詩》:“案《文選》[王仲宣]、[劉公幹]、[魏文帝]、[陳思王]、[嵇叔夜]、[傅休奕]、[張茂先]、[棗道彥]、[左太沖]、[張季鷹]、[張景陽]、[王景立]皆有雜詩。”

雜色(杂色),◆1.多種顏色。○《後漢書‧西域傳‧大秦國》:“刺金縷繡,織成金縷罽、雜色綾。”○[北周][庾信]《謝明皇帝賜絲布等啟》:“奉敕垂賜雜色絲布綿絹等三十段,銀錢二百文。”○[老舍]《二馬》第四段:“街上的賣花女已經擺出水仙和一些雜色的春花,給灰暗的[倫敦]點綴上些有希望的彩色。”◆2.特指除正色外的顏色。○[震鈞]《天咫偶聞》卷一:“見皆服天青褂,藍色袍。雜色袍概不得服,羊皮亦不得服,惡其近喪服也。”◆3.各式各樣。○《北齊書‧文宣帝紀》:“九月壬申,詔免諸伎作、屯、牧、雜色役隸之徒為白戶。”○[唐][陳子昂]《上軍國機要事》:“即日[江]南、[淮]南諸州租船數千艘已至[鞏][洛],其船夫多是客戶,游手隳業無類雜色人。”○《儒林外史》第二回:“和尚捧出茶盤--雲片糕、紅棗,和些瓜子、豆腐乾、栗子、雜色糖,擺了兩桌。”○[茅盾]《子夜》四:“[曾滄海]父子和押着他們的七八個人被圍裹在一大群雜色的隊伍裏了。”◆4.古代銓選職官的一種制度。○《新唐書‧劉祥通傳》:“臣謂應雜色進者,切責有司試判為四等:第一付吏部,二付兵部,三付主爵,四付司勳。”○[宋][秦觀]《官制下》:“蓋入仕之門有制策、進士、明經諸科,任子、雜色之異。”◆5.古代戲曲中的角色名。指生、旦、凈、末、丑以外的可以扮演任何人物的角色。

雜散(杂散),◆雜亂零散。

雜入(杂入),◆混入。○[鄒魯]《四川光復》:“黨人及各校學生雜入民眾中,宣傳最力。”

雜人(杂人),◆閑雜人。○[唐][寒山]《詩》之二五八:“[寒山]棲隱處,絕得雜人過。”○《元史‧祭祀志一》:“壇上燈燭一時俱滅,因而雜人登壇攘奪,不能禁止,甚為褻慢。”○[魯迅]《華蓋集‧“公理”的把戲》:“其實,擷英館裏和反援會中所嘯聚的一彪人馬,也不過是各處流來的雜人,正如我一樣,到[北京]來騙一口飯。”◆补证条目■闲杂人。○晋葛洪《抱朴子·黄白》:“俗間染繒練,尚不欲使雜人見之,見之即壞,況黄白之變化乎!”

雜然(杂然),◆1.聚合貌。雜,通“集”。○[宋][文天祥]《正氣歌》:“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清]徐乾學《<震川文集>序》:“虛氣浮響,雜然並作。”○[郭沫若]《殘春》二:“默默地坐在火車中,種種想念雜然而來。”◆2.混雜貌。○[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十二:“充[仲宣]([王粲])之賦,當與[子美]([杜甫])《岳陽樓》五言、[太白]《鳳凰臺》長句同帙而共編,不當與[張翰]思[吳]之歎、[班超][玉門]之書、[馬援]浪泊西里之念雜然為一議狀也。”○[明][王守仁]《傳習錄》卷上:“錫鉛銅鐵雜然而投,分兩愈增,而成色愈下,既其稍末,無復有金矣。”◆3.雜亂貌。○《新唐書‧韋湊傳》:“乘輿將行,或曰‘[國忠]死,不可往[蜀],請之[河][隴]’,或請幸[太原]、[朔方]、[涼州],或曰如京師,雜然不一。”○[宋][蘇軾]《論時政狀》:“近者故相舊臣、藩鎮侍從雜然爭言其不便。”○[艾蕪]《烏鴉之歌》:“谷地上面一時靜寂的天空,便雜然響起了許多翅子閃過的聲音。”◆4.都;共同。○《公羊傳‧成公十五年》:“諸大夫皆雜然曰:‘[仲氏]也。’”○《列子‧湯問》:“雜然相許。”○[張湛]注:“雜猶僉也。”○《新唐書‧李愬傳》:“會雨,自五月至七月不止,軍中以為不殺[祐]之罰,將吏雜然不解。”

雜曲(杂曲),◆樂府歌曲名。大多為[漢]至[南北朝]時民間作品。○《南齊書‧王僧虔傳》:“朝廷禮樂多違正典,民間競造新聲雜曲。”○[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樂府》:“《桂華》雜曲,麗而不經;《赤雁》群篇,靡而非典。”○《樂府詩集‧雜曲歌辭一》[宋][郭茂倩]題解:“雜曲者,歷代有之。或心志之所存,或情思之所感,或宴遊歡樂之所發,或憂愁憤怨之所興;或敘離別悲傷之懷,或言征戰行役之苦;或緣於佛[老],或出自夷虞,兼收并載,故總謂之雜曲。”

雜情(杂情),◆謂用情不專。○[元][孫季昌]《端正好‧集雜劇名詠情》套曲:“怨你箇畫眉的[張敞]雜情,揣着竊玉心,偷香性。”○《醒世姻緣傳》第二一回:“我一則害怕,二則也惱他雜情,所以也不曾叫住你看得他一看。”

雜器(杂器),◆1.指日用器具。○《魏書‧高祖紀下》:“其御府衣服、金銀、珠玉、綾羅、錦繡,太官雜器,太僕乘具,內庫弓矢,出其太半。”○《新唐書‧百官志三》:“﹝中校署﹞掌供舟車、兵械、雜器。”◆2.指為日用器物寫的銘文。○[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銘箴》:“至如[敬通]雜器,準矱戒銘,而事非其物,繁略違中。”

雜七雜八(杂七杂八),◆形容不純而雜亂。○[趙樹理]《三里灣‧馬家院》:“裏邊雜七雜八堆得滿滿的,實在找不下個騰的地方!”[楊朔]《亂人坑》:“磨麵時奸商還給帶上棒子骨頭、高粱帽子,摻進沙土、木渣、樹皮、山藥梗子,以及雜七雜八的東西。”亦作“雜七夾八”、“雜七麻八”。○[茅盾]《報施》:“這年青人滿臉通紅,眼裏耀着興奮喜悅的光彩,攔住了[張文安]就雜七夾八訴說了一大篇。”○[魏巍]《東方》第四部第五章:“你去瞧瞧他的挎包,不是鉗子,就是鑷子,不是螺絲釘,就是螺絲母,說不清從哪兒來的那麼多雜七麻八的零件!”◆补证条目■形容不纯而杂乱。○《镜花缘》第七三回:“就如人家做文,往往竊取陳編,攘爲己有,惟恐别人看出,不免又添些自己意思,雜七雜八,强爲貫串,以爲掩人耳目。”

雜品(杂品),◆1.古代“清望”或“清資”、“清要”官以外的品官。○《新唐書‧柳登傳》:“時郊廟告祭,吏部以雜品攝上公。”◆2.指執行各項勤務的人。○《宋史‧職官志六》:“拱侍殿中,備灑掃之職,役使雜品者,隸內侍省。”◆3.四庫全書“子”部“雜家”的一小類。○《四庫全書總目‧子部二七‧雜家序》:“辨證者謂之雜考,議論而兼敘述者謂之雜說,旁究物理、臚陳纖瑣者,謂之雜品。”

雜能(杂能),◆博雜的技能。○《荀子‧性惡》:“齊給便敏而無類,雜能旁魄而無用。”○[楊倞]注:“雜能,多異術也。”

雜難(杂难),◆各種論難。○《隋書‧經籍志一》:“學不心解,專以浮華相尚,豫造雜難,擬為讎對,遂有芟角、反對、互從等諸翻競之說。”

雜木(杂木),◆雜色木材;劣質木材。○《禮記‧喪服大記》:“君松槨,大夫柏槨,士雜木槨。”○[孔穎達]疏:“士雜木槨者,士卑,不得同君,故用雜木也。”○《後漢書‧楊震傳》:“身死之日,以雜木為棺。”○《宋史‧李昭遘傳》:“幼時,[楊億]嘗過其家,出拜,[億]命為賦,既成,[億]曰:‘桂林之下無雜木,非虛言也。’”○《人民文學》1990年第5期:“只剩下兩座荊棘叢生、亂藤雜木的荒山。”

雜名(杂名),◆謂名目繁多。○[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書記》:“夫書記廣大,衣被事體,筆劄雜名,古今多品。”○[宋][葉適]《送劉茂實序》:“無破產之役,無雜名之斂,一出於簡古而不以所難責吏,則庶幾公私之論可一,而民可善治矣。”

雜民(杂民),◆古稱工商游食之民。○《韓非子‧初見秦》:“[趙]氏,中央之國也,雜民所居也,其民輕而難用也。”○[陳奇猷]集釋:“雜民,指工商遊食之民,即《亡徵篇》所謂寄寓者也。”

竑怎么读(竑的在取名有什么意思)

雜賣場(杂卖场),◆[宋]代處理剩餘物資的官署。○[宋][吳自牧]《夢粱錄‧六院四轄》:“雜買務、雜賣場,在榷貨務內。○[唐]制謂之‘宮市’,[宋]初為‘市買司’。○[太平興國]年,方更名雜買務。奉禁中買賣,而平其直。南渡後,合局于此。凡宮禁月料,朝省紙劄,文思製造,和劑佾合,封樁所積,編估以時其直,打套以籍其數,而就售焉。”○《宋史‧食貨志下》:“﹝[熙寧]三年﹞七月,以榷貨務為市易西務下界,市易務為東務上界,以在京商稅院、雜買務、雜賣場隸焉。”○《文獻通考‧職官十四》:“雜賣務,[景德]四年置,掌受內外幣餘之物,計直以待出貨,或準折支用,以內侍及三班二人監,後亦差文武朝官。○[紹興]六年詔,雜買務雜賣場置提轄官一員。”

雜賣(杂卖),◆指雜貨小商販。○[宋][王孝竭]《壽聖院泛海觀音記贊》:“此邑雜賣[李氏]家有香檀可以作臂。”參閱[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諸色雜賣》。

雜買務(杂买务),◆[宋]時專為宮廷購買貨物的官署。○[宋][高承]《事物紀原‧庫務職局‧雜買務》:“[唐德宗]置宮市,以中官主之。國初有市賈司,[太平興國]四年,改為雜買務。○[至道]中廢,[咸平]時復置也。”○《文獻通考‧職官十五》:“[宋]朝雜買務,舊曰市買司,[太平興國]四年改。○[至道]中廢,[咸平]復置。以京朝及三班內侍三人監。掌和市百物,凡官禁宮物所需,以時供納。”○[范文瀾][蔡美彪]等《中國通史》第四編第一章第二節:“[宋太宗]時,設置雜買務,為宮廷購買貨物。宮中不准直接向行鋪徵購,以矯正[唐]朝宮市的弊害。”

雜律詩(杂律诗),◆各種格律的詩。○[唐][白居易]《與元九書》:“又有五言、七言、長句、絕句,自一百韻至兩韻者四百餘首,謂之‘雜律詩’。”

雜論(杂论),◆1.共同議論。○《漢書‧韋賢傳》:“是時王未就國,[玄成]受詔,與太子太傅[蕭望之]及五經諸儒雜論同異于[石渠閣],條奏其對。”◆2.漫無中心,涉及面廣的議論。○[清][吳騫]《扶風傳信錄》:“[可覲]復與雜論延年及夫婦壽算等語,展轉不寐。”

雜亂無章(杂乱无章),◆混亂而無條理。語本[唐][韓愈]《送孟東野序》:“其為言也,亂雜而無章。”○[明][宋濂]《<徐教授文集>序》:“黃鐘與瓦釜並陳,春穠與秋枯並出,雜亂無章,刺眯人目者,非文也。”○[清][王筠]《<說文句讀>序》:“[顧亭林]祗見五音韻譜,以其雜亂無章也,時時訾謷之。”○[魏巍]《東方》第一部第四章:“村四外起了不少新房,因為蓋得錯錯落落,雜亂無章,使[郭祥]繞了不少彎兒,才走上正街。”

雜亂(杂乱),◆1.多而亂;無秩序、條理。○《楚辭‧遠游》:“騎膠葛以雜亂兮,斑漫衍而方行。”○《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夫解雜亂紛糾者不控捲,救鬥者不搏撠,批亢擣虛,形格勢禁,則自為解耳。”○[唐][杜甫]《遭田父泥飲美嚴中丞》詩:“語多雖雜亂,說尹終在口。”○[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二:“作詩不可不辨者……厚重之與笨滯也,縱橫之與雜亂也,亦似是而非。”○[冰心]《超人》:“依舊熱得很,腦筋似乎很雜亂,屋子似乎太空沉。”◆2.指使之雜亂。○[宋][梅堯臣]《碧雲騢》:“[呂夷簡]引用醫官[陳巽],雜亂士人始也。”

雜流(杂流),◆1.古代指士流之外的人,如工商、醫卜、星相及其它以方技謀生者。○《新唐書‧曹確傳》:“工商雜流,假使技出等夷,正當厚給以財,不可假以官,與賢者比肩立、同坐食也。”○[明][沈德符]《野獲編‧兵部‧名器之濫》:“[宋]時雜技異途,亦有虛銜,如某州醫學助教之屬,以優假閭里中雜流耳。”○[清][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自王公卿相以至工藝雜流,凡有名者,往往留象于館。”◆2.古代非正途出身的雜職官吏、小官吏。○《宋史‧選舉志四》:“舊制,軍功補授之人,自合從軍……[建炎]兵興,雜流補授者眾。”○[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紀勝‧瓦舍眾使》:“舊教坊……色有色長,部有部頭,上有教坊使副、鈐轄、都管,掌儀範者,皆是雜流命官。”○[康有為]《上清帝第六書》:“夫地方之治,皆起於民。而縣令之下,僅一二簿尉雜流,未嘗託以民治。”

雜禮(杂礼),◆指古代私人撰著的禮儀著作。○《四庫全書總目‧禮四‧辨定祭禮》:“其私家儀注,無可附麗,謹彙為雜禮書一門,附禮類之末,猶律呂諸書皆得入經部樂類例也。”

雜理(杂理),◆猶會審。○《後漢書‧樊鯈傳》:“其後[廣陵王][荊]有罪,帝以至親悼傷之,詔[鯈]與羽林監[南陽][任隗]雜理其獄。”

雜科(杂科),◆[唐][宋]時科舉取士的一科。在“經義”、“詩賦”等科之外。○[明][謝肇淛]《五雜俎‧事部三》:“至[荊公]制義興,而聰明才智之士妥首帖耳……公亦自知其弊也。至我國家,始為不刊之典。且[唐][宋]尚有雜科,而國家則惟有此一途耳。”

雜舉(杂举),◆共同檢舉。○《漢書‧酷吏傳‧尹賞》:“乃部戶曹掾史,與鄉吏、亭長、里正、父老、伍人,雜舉[長安]中輕薄少年惡子,無市籍商販作務,而鮮衣凶服被鎧扞持刀兵者,悉籍記之,得數百人。”

雜居(杂居),◆1.謂交錯配合而居。○《易‧繫辭下》:“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剛柔雜居,而吉凶可見矣。”○[孔穎達]疏:“剛柔二爻相雜而居。”◆2.混雜而處。○《禮記‧禮運》:“以衰裳入朝,與家僕雜居齊齒,非禮也。”○[孫希旦]集解:“大夫強則陪臣尊,故朝廷之臣與之相雜而處,而齊同齒列也。”○[清][蒲松齡]《聊齋志异‧呂無病》:“卿意良佳。然僕輩雜居,實所不便,容旋里後,當輿聘之。”◆3.特指兩個或兩個以上民族聚居在一處。○《後漢書‧南蠻傳》:“後頗徙中國罪人,使雜居其間,乃稍知言語,漸見禮化。”○《新唐書‧沙陀傳》:“始,[突厥]東西部分治[烏孫]故地,與[處月]、[處蜜]雜居。”○[清][趙翼]《甌北詩話‧杜少陵詩》:“[儋州]則又結茅與[黎]人雜居,亦隨地營宅。”○《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凡各民族雜居的地方及各民族自治區內,各民族在當地政權機關中均應有相當名額的代表。”

雜經(杂经),◆[隋][智果]所分佛經三大類別中之一類。○《隋書‧經籍志四》:“[大業]時,又令沙門[智果],於[東都]內道場,撰諸經目,分別條貫,以佛所說經為三部:一曰大乘,二曰小乘,三曰雜經。”

雜教九流(杂教九流),◆[太平天國]對基督教以外的宗教派別之稱呼。○[太平天國][洪仁玕]《資政新篇》:“諸如雜教九流,將無作有;凡屬妖頭鬼卒,喉舌模糊。到處盡成荊棘,無往不是陷坑。”

雜腳(杂脚),◆古代戲曲中扮演配角的一種腳色。也稱雜當。○[清][孔尚任]《<桃花扇>本末》:“選優兩部,秀者以充正色,蠢者以供雜腳。”○[王季思]等注:“雜腳指演劇中次要人物的雜色。”參見“雜當”。

雜交(杂交),◆1.交游混雜。○[宋][陸游]《讀蘇叔黨汝州北山雜詩次其韻》之九:“閉門勿雜交,一經萬事足。”◆2.男女雜亂性交。人類最原始的婚姻形式。○[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三篇第二章第一節:“五帝和三王祖先的誕生都是感天而生,知有母而不知有父,那便是自然發生的現象。那暗射出一個雜交時代或者群婚時代的影子。”參見“雜婚”。3.生物學指不同種、屬或品種的動、植物進行交配。

雜見(杂见),◆參雜散見。○[宋][周密]《齊東野語‧避諱》:“古今避諱之事,雜見諸書,今漫集數條於此,以備考覽。”

雜家(杂家),◆1.[戰國]末至[漢]初折衷和糅合各派學說的學派,為九流之一。亦指此派學者。代表著作有《呂氏春秋》和《淮南子》。○《漢書‧藝文志》:“雜家者流,蓋出於議官,兼儒、[墨],合名、法,知國體之有此,見王治之無不貫,此其所長也。”○[唐][韓愈]《讀<儀禮>》:“百氏雜家尚有可取,況聖人之制度邪?”[清][龔自珍]《古史鉤沉論三》:“方讀百家,好雜家之言,未暇也。”○[郭沫若]《中國史稿》第三編第一章第三節:“《荀子》攝取諸家之說,創立自己的理論,已有雜家的氣味。但真正說得上雜家的,還是《呂氏春秋》……書中力圖綜合[先秦]諸子,‘兼儒[墨]’,‘合名法’,以‘見王治之無不貫’。”◆2.古典目錄學中的一個類別。○《四庫全書總目‧子部二七‧雜家序》:“[黃虞稷]《千頃堂書目》於寥寥不能成類者,併入雜家,雜之義廣,無所不包……以立說者謂之雜學,辨証者謂之雜考,議論而兼敘述者謂之雜說,旁究物理臚陳纖瑣者謂之雜品,類輯舊文塗兼眾軌者謂之雜纂,合刻諸書不名一體者謂之雜編,凡六類。”○[清][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文獻通考》:“[李匡乂]《資暇集》三卷,見卷二百十四雜家類。”◆3.指知識廣博,對多種學科均有一定研究並能融會貫通的人才。相對於學科專家而言。○[葉聖陶]《要做雜家》:“我說,咱們要爭取做個雜家,唯其雜,才能在各方面運用咱們的知識,做好報道,寫好文章。”

雜記(杂记),◆1.混雜記錄。○《禮記‧雜記》[陸德明]釋文引[漢][鄭玄]曰:“雜記者,以其雜記諸侯及士之喪事。”○[孫希旦]集解:“此篇所記,有與《小記》相似者,有與《大記》相似者,又有非喪事而亦記之者,以其所記者雜,故曰《雜記》。”◆2.亦作“雜紀”。指正史以外的史料,其中包括記載異聞逸事等筆記。○《舊唐書‧經籍志上》:“乙部為史,其類十有三……三曰雜史,以紀異體雜紀。”○[清][章學誠]《文史通義‧修志十議》:“凡事屬瑣屑,而不可或遺者……當於正傳之後,用雜著體,零星紀錄,或名外編,或名雜記,另成一體。”○[姚華]《論文後編‧目錄上》:“史傳之外,別有託傳,始[東方朔];有行狀,始[胡翰]。碑誌雜記,皆其遺裔也。”○[魯迅]《華蓋集‧忽然想到(四)》:“歷史上都寫着[中國]的靈魂,指示着將來的命運……但如看野史和雜記,可更容易瞭然了。”◆3.文體的一種。題材多樣,以記敘風景、瑣事、感想為主。○[薛鳳昌]《文體論‧雜記體》:“雜記一體,所包甚廣。凡濬渠築塘,以及祠宇亭臺,登山涉水,遊讌觴詠,金石書畫古器物之考訂,宦情隱德,遺聞軼事之敘述,皆記也。或施之刻石,則近於碑記;或侈為考據,又近於序跋;雖綜名為記,其體不一,是誠雜也。”

雜貨(杂货),◆百貨;各種日用零星貨物。○《南史‧梁臨川靖惠王宏傳》:“帝與[佗卿]屈指計見錢三億餘萬,餘屋貯布絹絲綿漆蜜紵蠟朱沙黃屑雜貨,但見滿庫,不知多少。”○[唐][元稹]《中書省議賦稅及鑄錢等狀》:“仍令依當處堪納兩稅,匹段及雜貨估價,計折輸納。”○《醒世恒言‧賣油郎獨占花魁》:“夫妻兩口,開個六陳舖兒。雖則糶米為生,一應麥荳茶酒油鹽雜貨,無所不備,家道頗頗得過。”

雜活(杂活),◆各種零碎工作。○《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江津縣金龍鄉金華同心兩個農業生產合作社一九五五年收益分配的情況和問題》:“社內在調劑工活當中沒有注意分配給他們以適當的輕活雜活,以致貧農社員出工率不高。”

雜會(杂会),◆謂各種人或物混集於一處。○《文選‧潘岳<西征賦>》:“五方雜會,風流溷淆,惰農好利,不昏作勞。”○[李善]注引《漢書》:“[秦]地五方雜錯。”◆补证条目■谓各种人或物混集于一处。○《汉书·谷永传》:“〔成帝〕與羣小相隨,烏集雜會,飲醉吏民之家。”

雜話(杂话),◆指胡亂編造的佳人才子的故事。○《紅樓夢》第五四回:“這正是大家子的規矩。連我們家也沒有這些雜話叫孩子們聽見。”

雜戶(杂户),◆[北魏]至[唐]代戶口的一種。其身分低於普通百姓,高於奴婢。○《晉書‧姚泓載記》:“尚書[姚白瓜]徙四軍雜戶入[長安]。”○《舊唐書‧職官志二》:“凡反逆相坐,沒其家為官奴婢。一免為蕃戶,再免為雜戶,三免為良民,皆因赦宥所及則免之。”○《唐律疏議‧名例‧工樂雜戶》:“雜戶者,謂前代以來,配隸諸司,職掌課役,不同百姓。”

雜胡(杂胡),◆胡人的泛稱。○[郭沫若]《中國史稿》第三編第二章第二節:“[晉武帝]時有四次大規模的內徙,人數在幾十萬口以上,被安置在[并][雍]等州。當時還有其他不同族的胡人,被泛稱為雜胡,[盧水胡]是其中著名的一支。”

雜和(杂和),◆幾種食品攙雜在一起。○[唐][寒山]《詩》之二五一:“清沼濯瓢缽,雜和煮稠稀。”○[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池苑內縱人關撲游戲》:“池上飲食……雜和辣菜之類。”

雜合(杂合),◆集合;聚集。○[唐][元稹]《夢游春》詩:“雜合兩京春,喧闐眾禽護。”○[明][王鏊]《震澤長語‧官制》:“事繁者為二館,分派諸人,以年月編次,雜合成之。”

雜工(杂工),◆做雜務的人;勤雜工人。○《宋書‧百官志上》:“[漢][東京]太僕屬官有考工令,主兵器弓弩刀鎧之屬,成則傳執金吾入武庫,及主織綬諸雜工。”○[臧克家]《這光亮不是來自天上》詩:“一個舊社會裏的雜工,變成了紅色的工程師。”

雜歌(杂歌),◆1.指古詩中的歌或行。○《文選》有雜歌一目。○[元][辛文房]《唐才子傳‧李頎》:“工詩,發調既清,修辭亦秀,雜歌咸善,元理最長,多為放浪之語,足可震蕩心神。”◆2.[苗]族指山歌。○[陳靖][黎白]《深山苗歌》:“來,隨便陪她唱唱雜歌吧!”原注:“雜歌也就是一般的山歌,可以隨便自如地唱,不受排歌的格律和對方的限制。”

雜感(杂感),◆1.零星的感想。○[魯迅]《<而已集>題辭》:“這半年我又看見許多血和許多淚,然而我只有雜感而已。”◆2.指寫零星感想的一種文體。○[魯迅]《<華蓋集>題記》:“在一年的盡頭的深夜中,整理了這一年所寫的雜感,竟比收在《熱風》裏的整四年中所寫的還要多。”○[瞿秋白]《<魯迅雜感選集>序言》:“[魯迅]的雜感其實是一種‘社會論文’--戰鬥的‘阜利通’。”

雜服(杂服),◆古代所規定的各色服制。○《禮記‧學記》:“不學雜服,不能安禮。”○[鄭玄]注:“雜服,冕服、皮弁之屬。雜或為雅。”○《晉書‧輿服志》:“其雜服,有青、赤、黃、白、緗、黑色。”

雜反(杂反),◆1.不合正道。○《韓非子‧顯學》:“愚誣之學,雜反之行,明主弗受也。”○[陳奇猷]集釋:“儒墨各派之行,是為雜行。與法相背之行,謂之反行。”◆2.相反。○[三國][魏][劉劭]《人物志‧材理》:“不善接論者,說之以雜反;說之以雜反,則不入矣。”○[劉炳]注:“彼意在狗,而說之以馬,彼意大同,而說以小異。”

雜定(杂定),◆共同審定。○《後漢書‧馬援傳》:“[顯宗]召見。○[嚴]進對閑雅。意甚異之,有詔留[仁壽闥],與校書郎[杜撫]、[班固]等雜定《建武注記》。”○《後漢書‧樊鯈傳》:“[永平]元年,拜[長水]校尉,與公卿雜定郊祠禮儀,以讖記正五經異說。”

雜調(杂调),◆1.古時賦稅制度,常規戶調外之加徵,謂之“雜調”。○《南史‧范雲傳》:“初,[零陵]舊政,公田奉米之外,別雜調四千石。及[雲]至郡,止其半,百姓悅之。”○《北史‧魏紀二‧文成帝》:“比年以來,雜調減省,而所在州郡咸有逋懸,非在職之官綏導失所,貪穢過度,誰使之然?”◆2.謂非按常規選調。○《文選‧范曄<宦者傳論>》:“中興之初,宦官悉用閹人,不復雜調他士。”○[李善]注引[如淳]《漢書注》:“調,選也。”

雜當(杂当),◆1.零星事務。○《新唐書‧百官志四下》:“典事掌巡薙及雜當。”◆2.古代戲曲中扮演配角的一種行當。○[元][馬致遠]《青衫淚》第三摺:“雜當扮地方上。”○[姚燮]《今樂考證》引[明][王驥德]曰:“雜腳曰雜當。”

雜帶(杂带),◆古代諸侯和大夫便服上的帶子。○《禮記‧玉藻》:“雜帶,君朱綠,大夫玄華。”○[孫希旦]集解:“雜帶,雜服之帶,燕居之服之所用也。君、大夫大帶之外,別有雜帶,其飾則君以朱綠,大夫以玄華也。君、大夫大帶五采,而雜帶唯二采,雜帶降於大帶也。”參見“大帶”。

雜凑,◆补证条目■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凑合在一起。○清郑燮《题高凤翰画册》:“近日詩古家駡秀才、駡制藝,幾至于不可耐。不知詩古不從制藝出,皆無倫雜凑。”

雜次(杂次),◆錯雜編排。○[清][章學誠]《文史通義‧<永清縣志‧列女傳>序例》:“乃以[蕭矯]妻[羊]以下,雜次孝義之篇,遂使一卷之中,男女無所區別。”

雜傳(杂传),◆1.古代史籍紀傳之一種。因名目眾多,且時雜虛妄之說,故別為一類,以區別於正史之紀傳。○《隋書‧經籍志二》:“[魏文帝]又作《列異》,以序鬼物奇怪之事,[嵇康]作《高士傳》,以敘聖賢之風。因其事類,相繼而作者甚眾,名目轉廣,而又雜以虛誕怪妄之說……今取其見存,部而類之,謂之雜傳。”○[唐][劉知幾]《史通‧品藻》:“若乃旁求別錄,側窺雜傳,諸如此謬,其累實多。”○[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二》:“紀傳錄:一國史,二注曆,三舊事,四職官,五儀典,六法制,七偽史,八雜傳,九鬼神。”○[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六朝小說和唐代傳奇文有怎樣的區別?》:“直至[劉昫]的《唐書‧經籍志》,還屬於史部起居注和雜傳類裏的。”◆2.紀傳體正史中列傳的一小類。如《新五代史》卷三十九至卷五十七均為雜傳。

雜處(杂处),◆混雜而居;共處。○《國語‧齊語》:“四民者,勿使雜處,雜處則其言哤,其事易。”○[唐][韓愈]《祭鱷魚文》:“鱷魚其不可與刺史雜處此土也。”○[清][薛福成]《庸盦筆記‧幽怪二‧荒徼人鬼雜處》:“終日人鬼雜處,肩摩踵接,不相畏避,亦不相聞問。”○[魯迅]《花邊文學‧<如此廣州>讀後》:“走過[上海]五方雜處的弄堂,只要看畢畢剝剝在那裏放鞭炮的,大門外的地上點着香燭的,十之九總是[廣東]人。”

雜出身(杂出身),◆封建時代非正途出身的官員。○[宋][趙昇]《朝野類要‧入仕》:“非及第、奏補、年勞之類者,謂之雜出身。”參見“雜流”。

雜草(杂草),◆1.各種草。○《漢書‧西域傳上‧罽賓國》:“[罽賓]地平,溫和,有目蓿,雜草奇木,檀、櫰、梓、竹、漆。”◆2.指野草。○[南朝][梁][江淹]《草木頌‧杉》:“群木歛望,雜草不窺。”○[毛澤東]《在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上的講話》:“田裏長着兩種東西,一種叫糧食,一種叫雜草。”

雜布(杂布),◆1.粗布。○《荀子‧賦》:“雜布與錦,不知異也。”○[楊倞]注:“雜布,粗布。”◆2.猶密布。○[北魏][崔鴻]《十六國春秋‧後趙‧石勒》:“[勒]數出遊獵,每亟馳騁,將狩於近郊。主簿[程琅]諫曰:‘[劉][馬]刺客,雜布如雲,變起倉卒,帝王亦一夫之敵爾。’”

雜病(杂病),◆中醫指內科多種疾病。醫書有《傷寒雜病論》。○《三國演義》第八五回:“朕初得疾,但下痢耳;後轉生雜病,殆不自濟。”

雜賓(杂宾),◆行為不端的賓客。○《晉書‧劉惔傳》:“﹝[劉惔]﹞為政清整,門無雜賓。”○《南史‧袁湛傳》:“﹝[袁粲]﹞素寡往來,門無雜賓,閑居高臥,一無所接。”○[清][袁枚]《送姚次公刺史之景州序》:“坐有揖客,門無雜賓。”

雜變(杂变),◆1.雜樂和變樂。○《漢書‧禮樂志》:“五音六律,依韋饗昭,雜變並會,雅聲遠姚。”◆2.[唐][宋]在田賦正稅以外的附加稅。○《宋史‧食貨志二》:“自[唐]以來,民計田輸賦外,增取他物,復折為賦,謂之‘雜變’。”○[范文瀾][蔡美彪]等《中國通史》第四編第一章第一節:“[五代]、[十國]時期,各割據國巧立名目,敲剝財物,設置多種苛捐雜稅……統稱之為‘雜變’,又叫‘沿納’。”

雜筆(杂笔),◆文體名。隨意抒寫,不拘形式的作品。○《北史‧邢虯傳》:“所作碑頌雜筆三十餘篇。”○《隋書‧經籍志四》:“《前漢雜筆》十卷,《吳晉雜筆》九卷。”○[姚華]《論文後編‧目錄中》:“集議必於朝,私議則於家,議猶是也,而為論著,說辨相益,遂成鼎足,雜筆所兼,三科並進矣。”

雜寶(杂宝),◆諸色珍寶。○《西京雜記》卷二:“[武帝]為七寶床、雜寶桉、廁寶屏風、列寶帳,設於桂宮。時人謂之四寶宮。”○《西京雜記》卷四:“[茂陵]輕薄者化之,皆以雜寶錯廁翳障,以[青州]蘆葦為弩矢,輕騎妖服,追隨於道路,以為歡娛也。”

雜板令(杂板令),◆指學無專長的人。○《初刻拍案驚奇》卷一:“有憐他的,要薦他去坐館教學;又有誠實人家嫌他是個雜板令,高不湊,低不就。”

雜班(杂班),◆1.即雜扮。○[宋][趙彥衛]《雲麓漫鈔》卷十:“近日優人作雜班,以雜劇而簡略。○[金]虜官制,有文班、武班;若醫卜倡優,謂之雜班。每宴集,伶人進,曰:‘雜班上。’故流傳及此。”參見“雜扮”。2.非正途出身的官吏;雜職官吏。○《金史‧選舉志三》:“又吏格,凡諸右職正雜班,皆驗官資注授。”○《續資治通鑒‧宋光宗紹熙四年》:“[遷嘉努]賞錢二千貫,特遷五官,雜班敘使。”○[清][姚燮]《今樂考證》:“[翟灝]云:……[金源]官制,有文官、武官,若醫、卜、倡、優,謂之雜班。”

餘雜(余杂),◆遺餘混雜。○《漢書‧王莽傳下》:“諸欲依廢[漢]火[劉],皆沃灌雪除,殄滅無餘雜矣。”

魚龍雜戲(鱼龙杂戏),◆見“魚龍百戲”。

有性雜交(有性杂交),◆使不同種屬或品種的雌雄兩性的生殖細胞相結合。動物的有性雜交是通過交配產生新的一代,植物的有性雜交是用人工授粉的方法產生新品種。

遊雜(游杂),◆雜亂,不統一。○[三國][魏][劉劭]《人物志‧效難》:“故各自立度以相觀采,或相其形容,或候其動作,或揆其終始,或揆其儗象,或推其細微,或恐其過誤,或循其所言,或稽其行事,八者遊雜,故其得者少,所失者多。”○[劉炳]注:“各以意之所可為准,是以雜而無紀。”

相雜(相杂),◆相間;交相混雜。○《墨子‧備城門》:“城門上所鑿以救門火者,各一垂水,容三石以上,小大相雜。”○[唐][韋瓘]《周秦行紀》:“太后曰:‘[楊]([楊太真])[潘]([潘玉兒])至矣。’忽車音馬跡相雜,羅綺煥燿,旁視不給。”○[宋][蘇軾]《次韻米黻二王書跋尾》之一:“秋蛇春蚓久相雜,野鶩家雞定誰美。”

閒雜,◆补证条目■亦作“閑雜”。■一定范围以外的、不相干的。○《朱子语类》卷一二:“静坐無閑雜思慮,則養得來便條暢。”

五方雜處(五方杂处),◆見“五方雜厝”。

烏雜(乌杂),◆1.烏合。○[唐][張九齡]《賀克捷狀》:“本是烏雜之徒,足徵破亡之漸。”○《前漢書平話》卷中:“時[秦]朝陸沉,[山]東大擾,異姓並起,英雄烏雜。”◆2.引申指雜亂無紀律。○[唐][白居易]《請罷兵第二狀》:“況神策官健,又最烏雜:以城市之人,例皆不慣。如此,忽思生路,或有奔逃。”

臺雜(台杂),◆[唐][宋]時御史臺臺院知雜事侍御史。主持臺中事務,其地位在一般侍御史之上。○《舊唐書‧王播傳》:“歲中,遷工部郎中,知臺雜,刺舉綱憲,為人所稱。”○《宋史‧謝泌傳》:“[太宗]問:‘何官騶道嚴肅,都人畏避?’有以臺雜對者。即授[泌]虞部員外郎兼侍御史知雜事。”○[清][梁章鉅]《稱謂錄‧都御史古稱》:“臺雜即臺端也。”

數雜(数杂),◆幾十年。○《淮南子‧詮言訓》:“以數雜之壽,憂天下之亂,猶憂[河]水之少,泣而益之也。”○[高誘]注:“雜,匝也;從子至亥為一匝。”

散雜(散杂),◆鬆散雜亂。○[明][王世貞]《<藝苑卮言>敘》:“其辭旨固不甚謬戾於本,特其漶漫散雜,亡足采者,非以解頤,足鼓掌耳。”○[章炳麟]《論式》:“今[漢]籍見存者,獨有[王充],不循俗跡,恨其文體散雜,非可諷誦,其次獨有《昌言》而已。”

人多口雜(人多口杂),◆見“人多嘴雜”。

窮言雜語(穷言杂语),◆各種各樣的論調。○《醒世姻緣傳》第十五回:“有的說他不死,有的說他順了[也先],有的說他死有餘恨,還該滅他三族,窮搜他的黨羽:窮言雜語,激聒個不了。”

情雜(情杂),◆愛情不專一。○[元][喬吉]《一枝花‧雜情》套曲:“小則小,心腸兒到狡猾,顯出些情雜。”○《全元散曲‧三番玉樓人》:“暗想他,忒情雜,等來家,好生的歹鬥咱。”

輕雜,◆轻浮。○元杨弘道《优伶语录》:“有同途者,亦欲逾大河之南,不負不荷,若有餘賫,言語輕雜,容止狎翫。”

七雜八色(七杂八色),◆形容品種與顏色紛雜多樣。○[李古北]《農村奇事》:“農業生產合作社和互助組--全部把牲口牽來了。單幹戶們的牲口也牽來不少。騾子、馬、驢、牛,七雜八色,站了一場,像牲口集一樣。”

門無雜客(门无杂客),◆見“門無雜賓”。

門無雜賓(门无杂宾),◆家中沒有雜七雜八的客人。形容不亂交朋友。○《三國志‧吳志‧劉繇傳》“[繇]長子[基]”[裴松之]注引[三國][吳][韋昭]《吳書》:“﹝[基]﹞不妄交游,門無雜賓。”○[宋][孔平仲]《續世說‧任誕》:“[謝譓]不妄交接,門無雜賓。有時獨醉,曰:‘入吾室者,但有清風;對吾飲者,唯當明月。’”[李劼人]《暴風雨前》第四部分四:“何況[又三]這裏,門無雜賓,稍為生疏一點的人,哪能隨便闖入?”亦作“門無雜客”。○《宋書‧袁粲傳》:“居負南郭,時杖策獨遊,素寡往來,門無雜客。”

亂雜雜(乱杂杂),◆形容雜亂無章。○[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九:“他的小土炕,沒有鋪炕席,亂雜雜地鋪着一些靰鞡草。”

亂雜(乱杂),◆紛繁;雜亂。○[南朝][梁簡文帝]《眼明囊賦》:“明金亂雜,細寶交陳。”○[郭沫若]《創造十年續篇》四:“照例是那樣亂雜而又悠長的街。”○[吳組緗]《山洪》九:“他覺得亂雜無頭緒,惶惶然沒法靜定。”

流雜(流杂),◆指外地流入的移民。○《南齊書‧呂安國傳》:“[郢][司]之間,流雜繁廣。”

款雜(款杂),◆空泛雜亂。○[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輕詆》:“[孫長樂]兄弟就[謝公]宿,言至款雜。”

交雜(交杂),◆1.錯雜,混雜。○[唐][劉知幾]《史通‧列傳》:“[項]紀則上下同載,君臣交雜。”◆2.猶交加,交集。○[元][白樸]《梧桐雨》第三摺:“語喧譁,鬧交雜,六軍不進屯戈甲。”○[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二摺:“關山寂寞,風雪交雜。”◆补证条目■犹交加;交集。○明焦竑《玉堂丛语·侃直》:“夫奢靡玩戲,非所以崇儉,彈射釣獵,非所以養仁,鷹犬狐兔,田野之物,不可育于朝廷,弓矢甲胄,戰鬭之象,不可施於宫禁。使正人不親,直言不聞,而此數者交雜于前,臣竊憂之。”

火雜雜(火杂杂),◆十分有力的樣子。

會雜(会杂),◆猶混合。○[瞿秋白]《餓鄉紀程》十四:“一切一切融和會雜覆映而成我的心靈之印象。”

胡七雜八(胡七杂八),◆見“胡七亂八”。

和雜(和杂),◆混雜;摻雜。○[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種榆白楊》:“梜榆,刺榆,凡榆三種色,別種之,勿令和雜。”○《魏書‧食貨志》:“銅必精練,無所和雜。”

合雜(合杂),◆1.混雜;嘈雜。○[唐][封演]《封氏聞見記‧儒教》:“流俗婦人,多於[孔廟]祈子,殊為褻慢,有露形登[夫子]之榻者。○[後魏][孝文]詔[孔子廟],不聽婦人合雜祈非望之福。然則聾俗所為,有自來矣。”○[唐][吉皎]《七老會詩》:“寧用管弦來合雜,自親松竹且清虛。”◆2.猶交錯。○[唐][蔡希綜]《法書論》:“八分、章草、古隸等體要相合雜,發人意思。”

合合雜雜,◆纷乱繁多的样子。○《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征馬合合雜雜,隱隱,鐵馬提撕,大軍浩汗。”○又《李陵变文》:“更錦綉衣服,綾羅布絹,合合雜雜,答五百餘車。”

大雜院(大杂院),◆指有許多人家居住的大院落。○[老舍]《四世同堂》二:“再過去,還有一家,裏外兩個院子,有二十多間房,住着至少有七、八家子,而且人品很不齊,這可以算作個大雜院。”

打雜(打杂),◆做雜事。○《紅樓夢》第八八回:“我剛纔到後邊去叫打雜兒的添煤,只聽得三間空屋子裏嘩喇嘩喇的響。”○[沙汀]《困獸記》十五:“當丈夫熱心於他的討論的時候,她便替代了他的打雜的職務。”○[老舍]《駱駝祥子》五:“[祥子]看着院子直犯噁心,所以只顧了去打掃,而忘了車夫並不兼管打雜兒。”

塵雜(尘杂),◆1.人世間的煩雜瑣事。○[晉][陶潛]《歸園田居》詩之一:“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閑。”○[南朝][梁][任昉]《蕭揚州薦士表》:“居無塵雜,家有賜書,辭賦清新,屬言玄遠。”◆2.猶言凡俗低下。○《舊唐書‧文苑傳下‧溫庭筠》:“初至京師,人士翕然推重,然士行塵雜,不脩邊幅。”○[宋][楊萬里]《歲暮歸自城中一病垂死病起遣悶》詩:“言非汰塵雜,塵雜不入言。”

參雜(参杂),◆混合;夾雜。○《後漢書‧胡廣傳》:“[漢]承[周][秦],兼覽[殷][夏];祖德師經,參雜霸軌。”○[元][張可久]《醉太平》曲:“賢愚參雜隨時變,醉醒和鬨迷歌宴。”○[沙汀]《淘金記》十七:“在新入流的哥老當中,有好幾個游蕩無業的知識分子和小學教員參雜其間。”

竑怎么读(竑的在取名有什么意思)

不雜(不杂),◆1.不混雜,不混淆。○《國語‧楚語下》:“古者民神不雜。”◆2.猶言不奇異。○《文子‧符言》:“[老子]曰:聖人無屈奇之服,詭異之行,服不雜,行不觀,通而不華,窮而不懾。”

百雜香(百杂香),◆用各種香料混合製成的香。

本文 麒麟点评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kylinpackage.com.cn/dianping/22276.html

标签:竑怎么读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发表评论
搜索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