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卫者2000,捍卫者电影在线

xwhxwh 阅读:124 2022-04-08 03:37:50 评论:0

来源:南方日报

捍卫者2000

姜虹。 南方日报记者 杨立轩 摄

日前捍卫者2000,汕头大学(以下简称“汕大”)举行“一流专业负责人说专业思政”比赛捍卫者2000,全校19个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的专业负责人和骨干教师同台竞技捍卫者2000,推进专业思政建设创新理念落地生根。这是汕大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一流本科专业的生动一景。

40年栉风沐雨,汕大从创办之初“立足粤东,面向全省,对外开放”,到现在明确建设“文理医工融合发展,突出学科交叉特色的研究型大学”;从广东自主办学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到担纲广东首家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实验示范校,其发展历程与党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依,留下改革创新的时代烙印。

汕头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姜虹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表示,汕大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并以“政治家、教育家、改革家、实干家”的姿态,努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汕大要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服务广东“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以高水平大学建设助推粤东沿海经济带开发,助力汕头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活力特区。

四种角色▶▷政治家、教育家、改革家、实干家

南方日报:今年是汕大创办40周年。您曾多次提到汕大的办学有特殊意义,如何理解汕大的历史对当下发展带来的影响捍卫者2000

姜虹:汕大伴随改革开放诞生成长,我们的办学历史就是一段爱国爱乡、接续薪火的故事。

汕大筹备委员会主任吴南生、首任校长许涤新、首任党委书记林川等同志,都是杰出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李嘉诚与庄世平先生慷慨捐资促成“在潮汕办大学”的愿望,体现了造福桑梓的爱国情。1986年还开启了全国八校支援汕大的动人故事。

40年来,无论是建校初期的艰苦奋斗,还是持之以恒的改革创新,都已积淀为汕大“爱国奉献、勇担责任,开放包容、风气自由”的大学文化,塑造了汕大“建立自我,追求无我”的大学精神。

南方日报:传承历史,汕大如何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推动高质量发展?

姜虹:2017年以来汕大步入发展快车道,各项工作取得长足进展。2018年,学校再次入选广东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2019年,学校第五次党代会明确“一所文理医工融合发展,突出学科交叉特色的研究型大学”的发展定位,并确立到建校60年按“三步走”发展战略建设现代化高水平大学。2020年,学校深刻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谋篇布局“十四五”发展规划。如今汕大形成同城“一校四区”、同省“一体多翼”的政产学研发展新格局。学校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连续6年进入泰晤士高等教育相关排名,2021年世界大学排名中居中国内地高校并列第51位。

学校取得的好成绩离不开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离不开学校党委以“政治家、教育家、改革家、实干家”的办学治校标准来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南方日报:如何理解高校党委“政治家、教育家、改革家、实干家”这四种角色定位?

姜虹:我认为,这是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具体实践路径。

高校党委要站在政治家的高度,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创建学习型校园”为重要抓手,引导全校师生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历者、实践者、维护者、捍卫者;要以教育家的眼光,坚持五育并举,践行立德树人使命,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要以改革家的思维,力促科学决策,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同时,还要以实干家的精神,奋力践履笃行,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用全局视野审视大学的地位和功能,主动融入党和国家发展大局。

五育融合▶▷推进“有志、有识、有恒、有为”人才培养

南方日报:“以教育家的眼光”,汕大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做了哪些工作?

姜虹:汕大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十大育人体系”为代表,建设了课内外一体化的立德树人培养机制。

汕大作为国内首个全面实施书院制的高校,经过十多年的探索,逐步构建了“党建引领、导师指引、课程支撑、朋辈互助”的书院建设工作模式,书院、学院协同培养,把对每个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综合素质培养有机融合起来。

我们还注重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建立了“仁心慧脑巧手善行:以服务性劳动课程体系构建实施‘五育融合’课程模式”。全国首创开设公益课程必修课10年来,设置课程363门次,师生累计服务超过53万个小时,合作服务地487个遍布全国。2020年被教育部遴选为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典型做法。

南方日报:这些创新的人才培养探索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姜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汕大“建立自我,追求无我”的育人思想和“有志、有识、有恒、有为”人才培养目标都与之紧密呼应。

创校至今,汕大已为社会培养出各类人才逾13万人。例如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南粤工匠”称号获得者、汕大1995级应用物理专业校友黄贵松;在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中荣获最佳儿童片奖项——电影《点点星光》的导演,汕大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的两位校友——2000级的谢德炬和2009级的黄展昌。

南方日报:要取得好的育人成果也需要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

姜虹:是的。学校致力于建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目前出台各项规章制度、实施方案近70项,实施党建工作“六项工程”,厚植党建工作基础,促进全校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值得一提的是,汕大外教占比约为12.9%。为此,我们以坚定文化自信作为切入点,一方面增强外教群体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另一方面鼓励年轻教师、海归教师、新入职教师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一校四区▶▷助力“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

南方日报:“以实干家的精神”,汕大如何对接国家重大战略,积极服务广东“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

姜虹:汕大创办之初提出“立足粤东,面向全省,对外开放”,当前着眼于国家和地区发展,我们更要强调“立足粤东,服务全省,融入湾区,面向世界”。

汕大积极助力汕头省域副中心城市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活力特区建设,助推粤东沿海经济带开发,加快新校区建设,推动附属医院发展,培养硕士博士高层次人才留在粤东工作,服务地方教育、医疗、科技创新等方面工作。同时,汕大依托成立了30年的潮汕文化研究中心等教研资源,推动地方华侨文化和历史文化研究,助力地方做好“侨”的文章。

立足粤东,汕大正在推进一系列重大平台建设。绿色化工产业升级创新平台将推动揭阳大南海石化工业区、临港产业园建设;滨海中小智慧城市社会发展创新研究平台将为中小滨海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人才和服务支撑;医学前沿与大健康产业集成创新研究平台将助力地方推进新发传染病和重大疾病的预防、诊治和预后改善工作。

南方日报:汕大新校区建设一直备受关注,未来几个校区如何协调发展?

姜虹:汕大积极深化“校本部+新校区”办学模式,聚力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校本部以数理化文史哲等基础性学科为主体,孵化新兴应用型学科,以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支撑起一流综合性大学;医学院校区以医学教育、科研为核心,以临床问题为导向发展医工交叉学科和生物医药研发,引领区域医疗服务。

东校区以交叉学科、新兴工科和应用型人文社科为主体,直接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预计至2025年全日制在校生将达到2万人;南校区位于汕头市南滨路,占地428亩,以体育类、艺术类、公共卫生等学科及其交叉学科为布局,对接大健康研究及其产业化发展,后期办学规模将达到4000人。

至此,汕大的办学空间从1990亩增至近4000亩,形成了“一体多翼”的发展新格局,迎来汕大办学史上的重大飞跃。

基层党建案例

打造红色法援岗服务群众

法学院法律系教工党支部邓剑光工作室作为“全省第二批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培育创建单位,通过设立党员教师红色法援岗,以汕大法援中心为阵地,为农民工以及老年人等群体无偿提供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近3年该法援岗共接待当事人逾380名,解决案件逾250个,推动党建业务深入融合,真抓实干为群众办实事。

党建引领科研助力乡村振兴

理学院海洋与生物研究生第二党支部结合学科优势和地区特色,着力打造“一支部一品牌”活动,分别成立贝类育种、藻类育种以及青蟹育种三个党员帮扶小组,对接基层渔民,提供技术支持与培训,协助研发的“南澳金贝”产生经济效益超过50亿元,协助改善的南澳紫菜年产值近5000多万元,创建了海水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石斑鱼和青蟹技术,建立了人工养殖新模式,不断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南方日报记者 姚瑶 余丹 通讯员 叶楠楠 李倩彤

本文 麒麟点评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kylinpackage.com.cn/dianping/21400.html

标签:捍卫者2000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发表评论
搜索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