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琴_陆琴脚艺价目表

xwhxwh 阅读:149 2022-03-27 04:48:58 评论:0

最近丁真火了,他纯净阳光的笑容,成了藏区一张最好的名片。

有人开始查理塘的机票、酒店,有人开始规划起进藏路线。

陆琴

旅游宣传当然是件好事,但Sir不得不担心起另一个问题。

前几个月写过一次。

游客需要一次洗涤心灵的旅途。

偏远地区也需要旅游创收。

但这些都结束后,藏区承受得起留下来的一切吗陆琴

这样的新闻相信你不是第一次看到了。

今年7月,西藏自治区林芝市鲁朗镇。

陆琴

8月,进藏的G318线。

陆琴

9月,刚开放不久的新疆219国道,独库公路。

陆琴

这些人都在做着同一件事陆琴:捡垃圾。

别一听到这三个字,就避而远之。

他们是谁?

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今天Sir想正式向你介绍这样一群人——他们翻山越岭,一路弯腰、俯身,却不是为了自己一个人的心灵,而是为了那片雪域的洁净。

他们就是陆琴:藏区环保志愿者。

01

孤独

哪里都有垃圾。

为什么唯独青藏高原最需要志愿者?

因为高原没有自净能力。

大多数的垃圾需要运出去处理。

如果处理不掉,就只能留下满目疮痍。

河南90后小伙武相宏,曾经是青藏线的骑友。

当年骑行时,他看到了壮阔的第三极美景。

远山、蓝天、捉迷藏一样的浮云。

陆琴

陆琴

天大地大,他偏偏被“小景”刺痛了眼。

骑行的道路两边,到处是随意丢弃的空水瓶、罐头、动物尸体。

可可西里无人区更是严重,明明周围连牧民都没有,可到处是人类留下的痕迹。

陆琴

陆琴

陆琴

△ 截图来自@冬呱视频

他受不了。

“这里天大地大的,一看这些垃圾就不爽。”

于是他在今年7月偷偷辞职。

开了一辆红色小三轮,带上家里的狗毛毛,背上补给,走了二十多天来可可西里。

陆琴

两个月只做一件事,捡垃圾。

一人一车一狗,听着多酷,但其实更多是不为人知的孤独。

白天捡垃圾,用麻袋包好,叠放在垃圾桶边,等着不冻泉派出所来人的时候把它捎上。

陆琴

到饭点了跟太阳抢时间,下碗热面,放点胡萝卜、青椒就是难得的一顿热乎晚餐。

陆琴

陆琴

入夜9点多,他把车停在路边,脱掉已经十多天没洗的鞋,跟这条路上唯一的同伴毛毛招呼了一声晚安,随即睡去。

陆琴

我们理解的孤独,是见不到人。

但有的时候,见到了人,说不定让你更“孤独”。

武相宏最害怕从过路人的眼里看到两种眼神。

一是可怜。

两个中年男人停下抽烟,他们很诧异,这么一个年轻小伙,在高原上过得这么潦倒。

他们关切的语气里带着可怜。

你有家吗?

陆琴

但这样的关心,又不是真正设身处地的理解,只是一句简单的寒暄。

寒暄过后,依旧我行我素。

知道小伙是环保志愿者,也听他在说要把垃圾带走。

他们只留下一句“哦”。

和一地纸巾和矿泉水瓶。

陆琴

说了再多,他们也只有让他害怕的那第二种眼神,冷漠。

这是比孤独更深的孤独:

你遇到了再多的人,都只是让自己显得,可笑和徒劳。

你所做的事情,没人理解,没人理会。

一个人,还能坚持多久呢?

02

逆行

—真的有那么多的垃圾吗?

—西藏那么大,几个塑料瓶又能怎样?

—真的不是在作秀吗?

每次说到环保问题,哪怕照片就摆在眼前,依然有人会质疑。

但事实上,志愿者捡起的垃圾,和过往车辆留下的相比,简直杯水车薪。

在每天来来往往的公路上。

镜头捕捉到公路上的一次堵车,不到10秒,一个纸团从敞开的白色小车窗里扔出。

在镜头看不到的地方,还有货车司机扔出的带有黄色液体的塑料瓶,以及各种车里的游客吃剩的薯片包装、矿泉水瓶、自热小火锅、某牛罐头。

陆琴

陆琴

制造一个垃圾,只是“举手之劳”。

但要消除它。

志愿者必须每天拿着袋子去公路两边捡垃圾。

捡回来后给它们分类,能卖的做好统计,找人帮忙运到驿站。

陆琴

陆琴

△ 图片截自@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别的工作,你或许能看到进展、成果。

但在这里捡垃圾,却像西西弗的巨石一样令人无望。

“绿色江河”的志愿者陆琴,曾经以为垃圾捡了一次,高原从此就会变得更加纯净。

可当她几个月后再来,发现曾经收拾干净的同一处地方,又扔来了垃圾。

她只能叹气。

“我们捡得再快,也没有大家扔得快”。

陆琴

他们才发现,垃圾是捡不完的。

于是在每一个休息区当人形宣传牌,向大家普及不乱丢垃圾的环保观念。

背着宣传牌,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

好像是在汹涌的人潮前,孤独的逆行者。

陆琴

他们的努力,都是为了打破“人的悲欢并不相通”的那道壁垒。

扔垃圾的,总是不以为然。

因为他们随丢随走。

只有真正生活在那里的人,才会知道后果是什么。

遗留在草地上的塑料制品,会被放出来觅食的牛羊误食,牛羊吃了没法消化,个把月后就会死去。

一头牛,从小养到能卖钱,得花6年。

而这些牲畜,对于没有其他收入的牧民来说,就是一家的命根子。

每年青藏线上,每户牧民家至少有3头牲畜会因误食垃圾而亡。

陆琴

陆琴

你觉得污染的只是藏区?

垃圾随着消融的雪水,也会从源头流入下游的大江大河……只要,你拧开一个水龙头,那些千山万水之外的垃圾,就注定不会与你无关。

陆琴

在过去一年里,西藏接待了4000万名游客,留下了约3.6亿个垃圾瓶。

这个数字,会年年叠加。

只靠志愿者们去捡吗?

又只是他们的事吗?

03

没有尽头的朝圣

志愿者武相宏和陆琴在做的是环保工作。

但大多数人对这件事的第一反应。

是脏。

眼神里带着鄙夷,身体下意识地闪躲。

陆琴

是的。

我们都想要干净。

进藏还是为了心灵的干净。

但干净怎么能只留给自己,却把污秽留给别人,和那片踩踏过的净土?

3年前,有一部用纪录片形式拍摄的剧情片。

《冈仁波齐》。

叙述的是11人的朝圣之旅。

不论老少、男女,每个上路的人,都有一个理由。

有为守住传统,为完成亲人遗愿,为减轻内心罪孽,或者,为未出生的孩子祈福。

陆琴

一行人从芒康出发,沿川藏线到拉萨,再从拉萨继续向西到冈仁波齐,全程2300公里。

不借助任何骑行工具,怀揣着一分笃信,他们全身伏地,三步一磕。

哪怕是孩子,哪怕遇到水坑。

陆琴

陆琴

好脏的他,看到一只虫子,都会慢慢等对方爬过。

不打扰,不干预,不剥夺。

陆琴

我们都惊讶于,他们为了那么简单的初衷,可以忍受那么多的困难。

这一路风尘仆仆,脸上和衣服上都脏兮兮的。

但内心却格外干净纯粹。

现在3年过去了,他们仍在路上。

他们虽然到达了信仰的目的地——拉萨。

可是另一场“朝圣”,却没有尽头。

2020年,《冈仁波齐》的原班人马有了一部“续集”——《没有尽头的朝圣》。

陆琴

当年那个总是依偎在奶奶怀里的小女孩扎扎。

已经长成了大姑娘。

陆琴

陆琴

不再是以前有样学样,跟着大人磕长头。

她的每一次弯腰俯身。

都有了自己的目标——拾起了最直接的一种纯净,向大自然朝圣。

陆琴

其实早在《冈仁波齐》拍摄时(2013年),环保就已经在路上了。

在2300公里朝圣路上,演员们经常看到游客从车窗随手抛出垃圾。

一次次虔诚地跪地、匍匐时,还有心痛。

因为旁边,就是水瓶、罐头,和因误食垃圾死去的牦牛尸体。

陆琴

于是电影拍摄完成后,他们加入了“美丽公约·G318擦亮天路”行动。

G318,是进藏最热门的自驾游线路。

人最多,承担的压力也最重。

扎扎那声“我特别欢迎你们来西藏,但是希望你们保护好环境”的恳求,明明质朴纯真,听起来却刺耳。

陆琴

陆琴

他们的愿望单纯又实际:

用善意,换一份自然的洁净。

这份善意,值得被看见和传递。

环保的种子,需要在更多的人心里生根发芽。

“如果不能引发大家对于环保的重视

我们是捡不完大家扔下的垃圾的”

陆琴

本文 麒麟点评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kylinpackage.com.cn/dianping/13235.html

标签:陆琴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发表评论
搜索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