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客松-黄山送客松

xwhxwh 阅读:82 2022-03-23 00:16:56 评论:0

新华社合肥11月6日电(记者刘方强、陈尚营)“上午8时-11时送客松,晴,风力1-2级,温度8-13℃,相对湿度43%,清理护栏内纸巾、瓶子与食品……”

这不是一则天气预报,而是黄山迎客松“守松人”胡晓春10月31日的守松日记,这样的日记他一写就是9年。

送客松

↑胡晓春爬上岩石观察迎客松支撑杆是否正常 新华社记者刘方强摄

“平时每两小时巡查一次,遇到恶劣天气如雨、雪、大风,则需要每半小时查看一次。”胡晓春说。

迎客松是黄山的著名景点,为了保护好这棵国宝级名松,上世纪80年代起,黄山人就为迎客松配备了专职“保姆”——守松人。

2006年从部队退伍回到家乡,胡晓春应聘到黄山风景区成为一名防火队员。2010年他从师父徐东明手中接过“接力棒”,成为迎客松第十九任“守松人”。

2012年台风“海葵”过境,为了守卫迎客松,胡晓春三天两夜没有合眼。

遇到冰雪天气,也是迎客松最脆弱的时候,除了平日里使用的三个金属支撑杆,还有19个玻璃纤维支撑杆“随时待命”。

“除了恶劣天气,还要留意野生动物对松树的‘骚扰’,比如短尾猴、松鼠喜欢啃树皮磨牙,而迎客松的输导组织就是树皮,树皮截断了,‘血液’就断了。”胡晓春说。

9平方米的小屋、一张沙发、一副桌椅、一个装满守护日志的文件柜,这是胡晓春的全部家当。

“从我担任守松人的第一天起,每篇日记不少于400字送客松!”这样粗略算下来,9年时间,胡晓春在1670米的海拔上竟写下了120多万字的守松日记。一笔一划详实记录了迎客松的生长变化,为科学保护迎客松提供了重要依据。

送客松

↑胡晓春正在使用放大镜观察迎客松树皮 新华社记者刘方强摄

为了更好地守卫迎客松,胡晓春这些年还不断给自己“充电”,学习气象学、昆虫学、植物学等知识,俨然成为一名古树保护的专家。

“迎客松是黄山的宝,不仅全国人民关心她,全世界人民都在盯着她,我在这个岗位上责任大、要求高。”

除了专职“照看”迎客松,胡晓春还兼职管理迎客松附近的陪客松、礼宾松、送客松等,可谓一职多能。

近年来,黄山风景区加大了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力度,每年定期开展古树名木生长情况检查评估,对长势出现衰弱的树木及时邀请专家进行现场诊断。2011年以来,黄山风景区共组织植物生理、病虫害、土壤学、树木力学等多学科的专家考察活动19批次55人次。

送客松

↑胡晓春检查迎客松支撑杆是否正常 新华社记者刘方强摄

“目前景区列入管理的古树名木共137株,依据《黄山风景名胜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规范》,我们践行‘一树一策、一树一册’的保护理念,这其中就包括迎客松、黑虎松两棵专人看守的特级古树。”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宣传部副部长葛旭芳介绍说。

“心情压抑烦躁的时候我喜欢拍照,这样可以帮我解压,如果能拍出一张比较满意的迎客松照片,我心情会好很多。”

打开手机,胡晓春的相册里除了自己的女儿,就是迎客松。

“迎客松不仅是棵树,更是一位令人敬畏的长者,我如何照顾家人,就如何照顾迎客松。”胡晓春说。

本文 麒麟点评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kylinpackage.com.cn/dianping/10700.html

标签:送客松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发表评论
搜索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